你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祖国统一 正文
赴台湾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作者:赵淑英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3-03-19 阅读:15301

 

赴台湾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赵淑英

 

201191321日,民革贵州省委组织赴台文化旅游考察团到台湾参观考察。我很荣幸成为20人考察团中的一员。在台期间,我们参观考察了台湾的文化建设、旅游规划建设以及旅游景点基础设施的建设,了解了台湾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及现状。通过8天的考察访问,增进了对祖国宝岛台湾的了解,特别是增进了台湾同胞对大陆的了解,也加深了海峡两岸之间的同胞亲情。

一踏上台湾的土地,就深深地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负责接待我们的是台北市商工企业交流基金会,整个考察活动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在台期间,先后访问了台北、花莲、台东、高雄、台中等多个县市;参观了台湾101国际金融大楼、台湾故宫博物馆院、孙中山纪念馆;与台北市商工企业交流基金会、台湾贵州同乡会进行了座谈交流。

我们访问的第一站是故宫博物院,该馆收藏有65万件珍贵文物,其中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珍宝。据陪同人员介绍说,台湾故宫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每三个月轮换一次,一百年都展示不完。驻足在陶瓷展示馆,我们看到了宋代五大名窑的最好的瓷器。最让我们激动的是,有六件宋元时期的龙泉青瓷,骄傲地伫立在明亮的玻璃柜展示台里,仿佛向人们叙述着龙泉大窑当年的辉煌,展示龙泉人民聪明创新勤劳的历史。

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国父纪念馆是一定要参观的。国父纪念馆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于民国53年筹建,落成于民国615月,为台湾最大型的国家级表演场地。在参观中,我深深地被中山楼的宏伟而肃穆的气氛所感染。中山楼是由台湾著名设计师修泽兰女士根据当年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构想完成设计方案的,全部建筑所用材料均取自台湾岛内。1965102日,中山楼正式动工兴建,那年正是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1966116日竣工,耗时仅13个月,在当时的台湾也算是一个奇迹。其设计以明清建筑风格为基础,大量采用传统文化中习见的图案线条,以及象征吉祥祝福之意的祝寿文字装点,呈现出东方艺术独具的气质与意象。将一幅幅富有传统韵味的具象图画,融合在现代台湾的建筑艺术里,带给人们无限创新的视觉享受。中山楼是国家元首接待各国贵宾或举办国宴之重要场所。

考察期间,我们与台湾贵州同乡会50余人进行了座谈,台湾贵州同乡会中较有影响的成员如饶德俊等多名国民党老将军和国民党年青的中常委李德维等都参加了座谈会。值得一提的是,台北市政府非常重视民革省委与台湾贵州同乡会交流联谊的机会,台北市市政顾问吴木川首次参与座谈。会上,台湾贵州同乡会执行理事长申玉玲介绍了同乡会情况。座谈会由台湾贵州同乡会总干事那丽云主持。考察团团长章友竞向台湾贵州同乡会通报了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转达家乡人民的真诚问候。考察团向台湾同乡会赠送了贵州蜡染和茅台酒,台湾同乡会回赠台湾特色食品凤梨酥、贵州文献书法作品等。大家畅谈友谊,互相问候,展望两地发展远景,并不时用歌声传达问候、表达心情,使考察团感受到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会上,民革贵阳市委主委殷勤深情朗诵了余光中的《乡愁》,我与考察团团员张大炼为大家演唱了歌曲《月之故乡》,在场的每一位台胞纷纷表示,见到我们就向见到亲人一样,并与大家合影留念、互赠名片。

  

在台湾访问的8天中,每到一地,我们都看到了干净的街道,文明的游人,精致地道的酒店设施以及规范有序的旅游措施,让人感到生态与人文的有效结合,也感到祖国宝岛观光旅游的无穷魅力。台湾很注意保护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大家都讲一口很有味道的台湾普通话,大街上的招牌、商标、霓虹灯广告,字体都非常工整,从不见乱涂乱画,更不见歪歪扭扭或错别字,中华文化氛围很浓。

 

台湾之行,我深切地感受到,台湾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尤其是自然景观保护、环境建设、人性化服务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形成了理念、养成了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次能亲自踏上台湾宝岛的土地,亲眼看到台湾人民的生活、工作状况,亲身感受到在台湾不可分割中华文化、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给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把我在台湾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把台湾的文化业,旅游业,工业等等,慢慢地介绍给各位同仁,让我们共同体味、欣赏祖国宝岛——台湾。让我们共同在今后的工作中,尽职尽责,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党派优势,努力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