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理论研究 正文
回眸历史,继承和发扬民革优良传统
作者:杨承志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3-03-19 阅读:10219

 

回眸历史,继承和发扬民革优良传统

 杨承志

 

盛大的六十周年国庆大典虽然已经降下帷幕,但阅兵式的 强大阵容和恢宏气势仍历历在目,令华夏儿女热血奔涌,激动万分,自豪无比。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一南一北矗立着两位世纪伟人毛泽东、孙中山的巨幅画像。也许观看国庆大典的许多人都没有特别在意这两幅画像,但作为民革的一员,我却分明感受到这其中蕴含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两位伟人,一位是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创立中华民国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位是推翻蒋家王朝,缔造新中国的毛泽东。两位伟人一脉相承,彻底改写了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民革作为中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个参政党,从创立、发展、壮大都与孙中山和毛泽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民革虽然194811日才宣告成立,但它的发起人宋庆龄、李济深、何香凝等皆是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都把孙中山视为民革的精神领袖。在中国的八大民主党派中,能够在党派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中悬挂领导人画像的只有民革,而这位领导人就是被人们遵称为“国父”的孙中山。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既是民革作为参政党遵循的最高政治准则,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拥有的精神遗产。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蒋氏政权,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共和国的建立他是最有发言权的人。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时,是这样表述的:统一路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在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有过两次国共合作:一是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于是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二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取得胜利。两次国共合作,都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的进步;两次合作都得到了国民党左派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两次合作,都使共产党得到了锻炼、发展和壮大;两次合作,使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和国民党的一些元老和左派代表人士建立了深厚的个人感情。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促成国内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争取国共第三次合作,共建新中国。当时为了和谈成功,许多国民党左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做了大量工作。蒋介石背信弃义,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国共力量逐渐发生了变化,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日益壮大,已经取得主动,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各民主党派纷纷成立。1948430日,中共发布了《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9122日,包括民革的李济深、谭平山等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共55人,联名发表了《对时局的意见》,拥护和支持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以此为标志,这是民革等八大民主党派第一次公开表明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态度。也就在这一时期,为了配合解放全中国的军事斗争,民革李济深等领导人参与了一系列对国民党军队的策反行动,如96军军长吴化文、河南省政府主席、第19兵团司令官张轸、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第1兵团司令官陈明仁、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等纷纷率部起义,加速了全国的解放,使人民免遭涂炭。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他没有贪天之功,也没有忘记中国革命的胜利包括新中国的创立是在各民主党派和一大批民主爱国人士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因此,三大法宝中他把统一战线列为第一位。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回顾这段历史,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形成的。经过建国六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政党制度日趋成熟和稳定。现在,八大民主党派人数已接近70万人,民革已发展到八万多人。而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写入宪法。共产党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作为八大民主党派之一的民革要继承光荣传统,要在新世纪带领全体民革党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体制下,努力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积极搞好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